碳化硅衬底工艺
当前位置:首页 >> 碳化硅衬底工艺


碳化硅衬底工艺流程


碳化硅 原料加工 粉料合成 晶体生长 晶锭加工 晶圆切片 晶圆加工 清洗检测 外延生长

工艺流程:初始原料 → 粉磨加工 → 高纯度硅粉 → 碳化硅粉末+籽晶 → 气相传输法(PVT)晶体生长 → 晶锭 → 切割 → 晶圆 → 研磨抛光 → 碳化硅衬底 → 外延生长 → 半导体器件。


什么是碳化硅?


碳化硅(Silicon Carbide,化学式 SiC)是由硅(Si)和碳(C)组成的宽禁带化合物半导体材料,硬度仅次于金刚石,具有高禁带宽度(耐高温)、高热导率(散热好)、高击穿电场强(耐高压)等特性,是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的代表之一。

硅(Si)+ 碳(C)= 碳化硅(SiC)

碳化硅

碳化硅原料加工


碳化硅原料加工是关键环节,直接影响后续晶体生长、烧结性能和最终产品质量。气相传输法(PVT)生长碳化硅单晶:需100~200目(150~75μm)粉末,确保升华均匀。 高温烧结法生产碳化硅器件:需更细粉末(325~800目,45~18μm)。


碳化硅粉料合成


高纯硅粉(纯度 99.9999%)与碳源(石油焦或石墨)在高温催化反下合成碳化硅粉末,此粉末是晶体生长的原料,其粒度、纯度直接影响晶体质量。


碳化硅晶体生长


高纯度碳化硅粉末装入等静压石墨坩埚,顶部放置籽晶,在2000°C以上高温,加热升华。固态碳化硅粉末(SiC)升华成Si、Si₂C、SiC₂等气相物质,在惰性气体环境下与籽晶相遇。在籽晶表面结晶生长出单晶。最后利用温度梯度,控制晶体生长的热量传递。缓慢降温,得到圆柱形碳化硅晶锭。如果温度梯度不稳定,就可能导致晶体生长不均匀,出现各种缺陷。 而高纯石墨制品具有高温稳定性、导热性、化学惰性、低热膨胀系数等特性在晶体生长过程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

碳化硅晶锭加工


使用X射线衍射确定晶向,标记碳化硅晶锭的切割方位。切除碳化硅晶锭两端(存在多晶或高缺陷区域)。金刚石砂轮将碳化硅晶锭外圆磨削至标准直径。 在切割、研磨、酸洗过程中会产生酸性废水。氢氧化钙作为廉价碱剂,可用于中和酸性废水。处理后的废水可循环利用,用于非关键环节(如冲洗、冷却)。


碳化硅晶圆切片


用金刚石线锯或内圆切割机,沿着特定的晶向高速切割,将碳化硅晶锭切割成薄片,由于碳化硅的硬度仅次于金刚石,属于高硬脆性材料,因此切割过程耗时久,易高温导致裂片。 为此可使用晶圆切割润滑剂(冷却液),降低切割区域温度,避免晶圆破裂或材料变性。配备液体分配系统还可精准控制润滑剂的使用情况。 而等静压石墨模具作为辅助工具,可减少机械应力,防止的晶圆破损。


碳化硅晶圆加工


研磨、抛光是将碳化硅晶圆表面加工至原子级光滑平面晶圆。承担着高效材料去除和超精密表面成型的核心职能。陶瓷研磨盘表面镀上金刚石涂层研磨使表面粗糙度降至μm级。陶瓷抛光盘,配合精密抛光机,获得纳米级光滑表面。


碳化硅衬底清洗检测


经过研磨和抛光后的碳化硅衬底,表面虽然已经达到了很高的平整度,但仍然可能残留着一些有机污染物、金属污染物以及微小的颗粒。为了确保衬底的洁净,我们需要进行严格的清洗,确保外延或器件制造的表面质量,清洗后通过形貌、晶体缺陷、电学性能等多维度检测验证碳化硅衬底质量。 碳化硅衬底制造工艺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水资源,为了节约用水,需采用闭式冷却塔、风冷冰机等设备循环用水。


碳化硅衬底外延生长


碳化硅衬底外延生长是制备高性能半导体器件的关键工艺,主要涉及在单晶碳化硅衬底上生长高质量的外延层。 通过氢蚀刻和高温退火(1500-1600°C)两大关键技术,对衬底表面进行精密调控,这两种方法协同作用,可提升衬底表面平整度与晶体质量。 而蓝宝石晶圆衬底、蓝宝石晶体、钨钼合金、硬质合金等材料可为碳化硅外延生长作辅助支撑。



网站首页 电话咨询 碳化硅衬底工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