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物理参数 | 结晶质量 | 表面质量 | 相互关系 |
直径
目前市场上的碳化硅衬底主流尺寸是150mm(6英寸)和200mm(8英寸),300mm(12英寸)是未来发展方向,部分领先厂商已推出样品或小规模生产。直径越大,单次工艺生产芯片越多,效率高、成本低,但晶体生长和加工难度大,易产生缺陷,对设备精度和工艺稳定性要求高。
导电类型
分导电型和半绝缘型。导电型电子为多数载流子,导电性能好,广泛应用于于功率器件,半绝缘型电阻率高,用于射频和光电子器件,隔离电路区域防干扰。
微管密度
微管密度是衡量碳化硅衬底结晶质量的关键指标,早期的高密度缺陷曾严重制约器件性能与可靠性,随着行业发展,通过持续优化晶体生长工艺,目前业界已实现微管密度的显著降低。
位错
碳化硅晶体中的位错主要包括基平面位错、刃型位错和螺型位错,影响着器件良率与可靠性。
基平面位错 | 刃型位错 | 螺型位错 |
在器件运行中可能转化为导致性能退化的堆垛层错 | 会直接劣化MOSFET沟道迁移率 | 则构成漏电通道制约器件长期稳定性 |
表面粗糙度
外延衬底表面粗糙度要求Ra通常<0.2nm,甚至<0.1nm,表面粗糙度一般控制在0.5nm以内,以此满足外延层生长要求。
划痕与颗粒
在碳化硅衬底的加工过程中,表面划痕与环境污染物引入的颗粒是两类关键缺陷。它们会显著增加表面态密度、引发局部电场集中,并直接导致器件导通电阻升高、击穿电压下降,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。
微管密度与位错 | 表面粗糙度与结晶质量 | 总厚度变化(TTV)与弯曲度、翘曲度 |
微管密度引发晶体结构畸变,从而增加位错产生几率 | 结晶质量影响表面粗糙度,表面粗糙度也影响结晶质量 | 总厚度变化大会增加弯曲度和翘曲度,影响器件性能和良率 |
©2024 上海思莱克工业科技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ICP备2024089773号-3 XML站点地图